直觀性原則是指教學中盡量利用學生的各種感官和已有經驗,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,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直接經驗,使學生獲得生動的表象,從而掌握所學的瑜伽知識、技術與技能,并培養(yǎng)觀察力和發(fā)展學生的思維能力。
在瑜伽教學中,主要是通過反復從事各種身體練習來達到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的。因此,必須綜合地運用各種有關的感覺器官,即除了通過視覺、聽覺來感知動作的形象以及空間與時間的關系外,還要通過觸覺和肌肉的本體感覺來感知動作的要領、肌肉用力的程度和方法以及動作過程的時間與空間的關系等,從而建立完整、正確的動作形象和概念。這是包括瑜伽在內的體育教學中運用直觀性原則的一個特點。
體育教學中常用的直觀方式在瑜伽教學中都可以運用,諸如動作示范、圖片、電影和錄像、幻燈等。
如何貫徹直觀性原則?
(1)要明確直觀的目的和要求,廣泛運用各種直觀方式。直觀是手段,目的是為了通過直觀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。因此,運用各種直觀方式,要有明確的目的,要根據教學的具體任務、教材的性質和難易程度以及學生的特點,有區(qū)別、有目的地加以運用,防止為直觀而直觀。同時,應注意除運用動作示范外,可廣泛利用圖片、錄像、幻燈等直觀教學手段。
(2)教師生動形象的語言具有直觀的作用。這就要求教師的講解、提示、指示等要簡明、生動、形象,防止平鋪直敘。同時,還應注意聯系學生已掌握的知識、技術、技能和生活經驗,用生動形象的比喻,通過分析、比較等辦法,使學生明確動作的要點和完成的方法,提高直觀的效果。
(3)要啟發(fā)學生積極進行思維。直觀能使學生看到動作正確的形象,但一般的觀察或單純的模仿不能取得最佳效果。因此,在運用各種直觀方式時,要善于引導學生積極思維,通過觀察、分析、比較,加深對動作技術的理解,了解動作各部分之間、動作與動作之間的聯系以及動作的正確與錯誤之間的界限等,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,更好地掌握。